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4年11月21日晚间,央行宣布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调整为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为2.75%。同时,存款上浮幅度幅度放宽至基准利率的20%。市场大哗,称之为“意外降息”,政策解读和评论纷沓而至。不过,读完各种人士的分析和研判,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内容和表征

单从文件内容看,这次利率调整透露三大特征:不对称性、明降暗升、预期引导:

一是不对称性。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基准息差大幅收窄0.15个百分点。这次利率调整的不对称性应该是史上最大的一次,利差收窄时大势所趋,此次利率调整也是顺应了这一趋势。

二是明降暗升。活期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一年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至2.75%,其他期限档次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考虑上限放宽至上浮20%,一年存款利率上限调整前后均为3.3%。按目前情况,银行一般执行上限利率,那么高于一年期的存款执行利率将实际升高,而低于一年期的存款执行利率实际将降低,其中活期执行利率将升高。比如三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原来是4.25%,上浮10%为4.675%;调整后为4%,上浮20%为4.8%。到底如何执行,还要看银行的博弈情况和经营定位。对贷款来说,其利率已经放开上下限限制,可以自由浮动,具体执行情况,还需要看银行和企业之间约定和谈判。从这一点看,央行自己将其定义为中性调整,这就是表征出来的奥秘,但其实质影响绝对不是中性的。

三是预期引导。表现为上调存款的浮动幅度,加上贷款利率的浮动已经完全放开。央行发言人一再强调银行的社会责任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这表明存贷款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一大步,此次利率调整预期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明显,强制性大幅减弱。简化存款档次,取消了五年存款期限档次,并合并了贷款期限档次,这些操作意味深远,可能暗示央行的利率调控和管理将逐步向短期利率过渡。目前,银行存款种类划分基本机械的跟随央行而定,未来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将更加明显,将会增加商业银行的负债创新压力,促进创新负债产品。

二、背景和特点  

这次利息调整是经济新常态下“第一次”,其宏观经济特点可以概括为:顺势而为、由非变常、市场化趋势。

一是顺势而为。这次降息是新常态下的第一次。利率政策是一项全局性政策,必然着眼于全局和大势,不会为短期波动而随意调整,这里的大事和全局包括经济新常态、金融市场趋势、市场化改革。2014年以来,经济增速已经持续下降到7.5%以下,预计2015年的增长目标可能进一步下调,社会对经济的新常态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和认识。同时,货币增速也会适应经济新常态状况有进一步下降的要求和趋势,负债端利率上行、资产端利率下行也是大势所趋。央行这次利率调整是顺应新常态和大趋势下的所作所为,意在长远。

二是由非变常。在此之前,央行并不是没有动作,而是动作频频,即使在这次利率调整政策出台的同一天,媒体传言央行还向商业银行发放了500亿元的SLO。近两年来,央行没有采取常规性工具如降息降准,而是通过更多创新型工具如SLF、MLF、PSl等定向调控。从结果看,尽管定向调控的力度不小特别是本轮(9月至今)就有8000亿元基础货币通过非常规工具投放,其力度超过了一次降准,但是效果仍然不太理想。国务院办公会议刚刚出台旨在降低融资成本“金融十条”,利率却随后大涨。这说明创新工具的政策效果不彰,这次央行一改往日的注水做派,而是采用了利率调整手段,相比定向操作,利率手段公开透明,是一个明确而精准的市场信号。不过,杂乱的市场解读看,市场习惯了原来利率的固定调控,还没有适应市场化引导性操作。

三是市场化趋势。这次利率调整放宽了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在当前情况下存款利率最大的可能是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上升。另外,由于缩减了存款期限档次,高于三年以上的长端存款利率如何执行,是留给商业银行自己去创新负债产品,还是直接取消,也留下了政策空间或市场想象空间。而贷款利率早已经完全放开,这次调整缩并了贷款期限,利率执行水平将视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而定,可以看出本次利率调整完全是引导作用而没有强制性,是一种市场化发展的推进手段。这次利率调整给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压力,它将和资产证券化备案制、股票沪港通制一起,成为市场化的里程碑。

三、作用和影响

存款利率调整的效果很简单,银行一般会执行上浮利率,上浮幅度加大会有利于保护存款人收益。由于贷款利率定价已经完全市场化,执行利率变化将取决于议价能力和合同条款。由于这次利率调整的引导作用更强,其作用和影响值得细究,需要分行业、分领域、分产品来分析。

一是利率曲线有所矫正。2014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9 月份,一般贷款中执行下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出现上升,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下降。执行下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 8.31%和 20.43%,较上月分别上升 0.81个和 1.63 个百分点;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 71.26%,比上月下降 2.44 个百分点。这次利率调整期强调了银行要承担社会责任,降低中小企业利率负担。这次政策出台后,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贷款利率曲线变得更加平滑,中小企业将受更大裨益。

二是银行利差收窄。资产端利率将降低,负债端利率不降反升,商业银行的利率差将进一步收窄。利率定价市场化趋势进一步确立,经营压力上升,负债端创新产品、资产端创新产品将会持续推出。由于存款利率不降反升,银行执行下浮利率或基准利率的贷款将很难应盈利,银行不得不加大拓展中小企业贷款的力度,加大创新贷款产品的力度,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是人民币宽松难至。央行金融数据统计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3个和1.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2.96万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6个和5.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77万亿元,同比增长3.8%。10月份净回笼现金1153亿元。人民币增速持续回落,不仅受制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退出,美元升值趋势确立,也受制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此次利率调整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能力,一定程度上激发信贷需求,但是根本趋势难以短期内改变。

四是融资平台获益。通常而言,存量银行贷款根据基准利率变化于次年调整执行利率,由于政府融资平台背后的力量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政府权力,因而也更容易在于银行贷款议价时获得优惠。根据审计署审计结果。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以及其担保的贷款总额约为近30万亿元人民币,按贷款利率下降0.4个百分点计算,一年节省利率成本1200亿元。

五是房地产获得喘息机会。一般而言,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将随着基准利率调整而变化,住房贷款家庭将减少利率负担。按基准贷款利率调整幅度计算,22.5万亿元住户贷款一年减少利息负担890亿元。对新增住房贷款而言,贷款利率也会随之降低,可能会激励购房人购房,房地产需求将获得激励。同时,房地产开发贷款也会获得一定的议价空间,开发商负担和销售负担也会相应减轻,房地产将获得喘息机会,但不会影响长期调整大趋势。

四、趋势与预测

一是利率下行趋势确立。经济新常态已经确立,货币增速下行也成为趋势。长期看,潜在的社会投资收益率将会持续下降。当社会投资收益率下行,金融市场利率和信贷执行利率也将进入下行通道,起“利率锚”作用的基准存贷款利率也将会随之不断调整,即在于适应新的市场利率,也在于逆经济周期调整。

二是货币政策操作处于两难阶段。2015年既面临外部美元汇率不断上升而带来的外汇资金可能流出的挑战,央行需要保持人民币足够的吸引力以挽留国际资本,这就需要维持人民币较高的资金收益率,即利率;另一方面,央行又面临激励国内经济增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压力,需要进一步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不仅是这次利率调整的难题,也是未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考验。

三是市场化是紧急唯一出路。政府调节效果难见,只能交给市场自发调节。使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这样看来,利率市场化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校正利率曲线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必然途径。

话题:



0

推荐

王争春

王争春

69篇文章 4年前更新

经济学者。长期在金融业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