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物价差异巨大,屡屡成为热门话题。网络媒体上这样描述中美物价差异:中国工资5000元,吃次肯德基30元,下次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400元,买辆车至少30000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次肯德基4美元,下次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20美元,买辆车最多30000美元——宝马。近年来,我国抢购大军席卷欧洲、日本、澳洲等,而且越演越来烈。据有关统计,2015年我国居民海外旅游购物达1970亿美元,突破1万亿人民币。疯狂的海外扫货,质优价廉是关键因素。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物价差异呢?

一、物价差异的主要原因及基本规律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认为,同样的商品在各国的售价应该是一样的,这就是著名的“一价定律”。该理论假设国际市场是完全有效的,国际贸易可以抹平各地的价格差异。事实上,国际贸易不可能完全自由,因而商品在世界各地的售价也难以做到完全相同。根据价值的基本规律,可以初步断定生产效率是各国物价差异的主要原因。为研究其变化规律,假设有两个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体使用相同的货币,完全封闭且禀赋、税负相同。可得出结论如下:

(一)物价与生产率成反比率关系,附加值越高的产品价格差异越大

在封闭情况下,两国的商品价格完全是由国内供求决定的,发展水平不同代表生产效率不同,即投入一定的资本、劳力和时间,其产出是不一样的。生产效率高的国家产出多,生产效率低的国家产出少。即在两国生产同样的产品,成本是不一样的,生产效率较高的国家投入少、成本低,生产效率较低的国家投入多、成本高。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决定理论,平均价格、边际价格、平均成本以及边际成本相等。可以得出结论: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所生产的产品价格较低,而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所生产的产品价格较高。进一步推论可知,两国生产的产品,生产效率差距越大,两国价格差异也就越大。

生产效率主要来源于生产工具及组织管理水平,我们将产品价格分为基础成本和产品附加值两部分,基础成本差异较小,产品附加值是物价差异最主要的决定因素。物价差异规律可表述为:附加值越高的产品在发达国家生产的价格越低,随着附加值逐步减少,物价差异将逐步缩小,当生产效率拉低的成本不足以覆盖其他因素造成的较高成本时,物价差异缩减至零,甚至出现价格反差。通常而言,原材料是简单劳动生产的,其生产效率在两个国家的差异不大,原材料价格应该是简单劳动的工资水平决定的。在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简单劳动的工资水平也相应较低。在没有贸易往来的情况下,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原材料价格就会低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根据此推论,我们统一用单位成本的产出价格表示,绘制成图可得到各国物价曲线(如图1)。

      

(二)工资与生产效率成正比率关系,劳动力技术水平越高工资差距越大

常年旅居美国的华人华侨表示,在美国的整体生活成本并不比国内低,这是什么原因呢?居住生活在一个国家,不仅要购买吃穿住行等产品,也要付出劳动获取工资收入,还要享受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因而单独研究产品的价格差异是不够的,需要统筹考虑工资水平和服务业价格。服务业通常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服务定价与劳动力价格(即工资水平)密切相关,工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技术水平相当的服务业的价格。

根据经济学的分配原理,工资水平和生产效率成正比例关系。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样劳动投入带来的产出也相应提高,工资水平也会随之上涨。这样可以得到:一国的工资曲线理论上垂直于该国的产品价格曲线(如图2)。通过比较两国的劳动力曲线,可以从理论上得到两国工资差异规律:工资水平和产品价格水平成反比例,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工资水平高;两国的简单劳动的价格差异最小,劳动力技术水平越高工资价格差异越大;发展程度低的国家,国内收入差距较小,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国内收入差距较大。

 

(三)物价平衡点是价格差异的分界点,随着发展水平接近平衡点将持续右移

用低发展国家的物价(或工资)减去高发展国家的物价(或工资)得到物价差异曲线(如图3)。物价和横轴相交于一点,可以被称作物价平衡点。在平衡点的右方,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物价高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在这一点的左方,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物价高于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工资曲线是产品曲线在第二象限的垂直线,工资差异与产品价格曲线的延长线的差异相同,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工资水平总体高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这说明“发达国家工资高、物价反而低,发展中国家工资低、物价反而高”,解释了困扰我们的工资与物价背离难题。

   如果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能够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两国的发展差异将越来越小。随着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技术进步,发达国家技术垄断优势逐步趋弱,生产效率差距就会不断缩小,产品价差随之缩小。这种情况下,产品附加值逐步趋同,价格平衡点逐步向右移动,物价差异曲线逐渐趋于水平线,工资差异和产品差异同步缩小。如果两国的发展差距扩大,价格平衡点向左移动,物价差异曲线的斜率变得陡峭。

    二、物价差异曲线的影响因素及变化特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到了封闭体系下两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的物价差异曲线,现在逐步放宽假设,来分析现实中的物价差异。

(一)国际贸易拉平可贸易产品价格,改变不可贸易产品价差 

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可贸易产品及相关要素主要取决于国际价格,而由于各国的发展水平没有变化,物价总水平差距仍然保持不变,因而物价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可贸易产品的价格上(如图4)。通常而言,可贸易品主要为工业制品尤其是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比如汽车、电脑、电视以及手机等,理论上这些产品在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价格低廉,而在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价格较高,国际贸易的结果是拉低了发展程度较低国家的价格,抬高了发展程度较高国家的价格。对不可贸易品价格而言,生产效率水平较低的国家将被拉高,而生产率水平较高的国家将被拉低,主要表现为不动产价格,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中经常出现房地产价格高于发达国家的情况。这种作用可以称为“被发达化效应”。

对可贸易品而言,不同的产品也会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比如汽车和手机,汽车是耐用消费品,具有总价值大、使用期长、生产技术复杂等特点。手机总价值低、更新较快、相对汽车生产技术相对简单。针对各自特点,国际厂商本着利润最大化原则就会实施不同的定价策略。在世界各地可以观测到汽车在不同的国家价格差异依然较大,而手机的价格差异就相对较小。这是因为汽车采用的是歧视性定价策略,为获得最大的垄断利润,厂商会随着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提高而缓慢下调汽车价格,而不是一下降到与发达国家相同的价格水平。手机在各国的价格差异较小,主要是因为是相对低值易耗,占有市场扩大销量可以带来更丰厚的利润,所以基本采用了统一定价策略。

(二)资源禀赋会产生相当时期的价格差异,最终自由贸易将促使价格逐步趋同

某种资源丰富的国家,该资源在本国的价格也会相对便宜,进而造成了基础产品的价格差异。比如海湾国家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淡水相对稀缺,油比水便宜是海湾国家的常态。研究国际贸易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俄林认为:基于自由贸易和资本完全流动,各国出口本国具有资源优势产品,进口他国具有资源优势的产品,长期内自由国际贸易的最终结果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也会趋同,自然禀赋造成的生产要素价差将会逐步消失。

在中短期内,受到投资环境、政策鼓励与限制的影响不可能完全消除,国际资本流动和自由国际贸易很难完全实现。可以得出结论:资源禀赋会造成价格差异,国际贸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价差异。国际依赖性较高商品主要取决于国际价格,但会受到国内政策、投资环境和贸易程度的影响而有所差异。1999年恩吉尔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同一商品的相对价格波动要高于一国内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的波动幅度,这说明由于国际间商品套利活动往往难以进行,从而使得相对价差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得以维持。

(三)税收壁垒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不同国家的价格差异,税收结构也对物价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发达国家工业效率高、产品价格低,完全自由的国际贸易可能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幼稚工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在十八世纪正在快速发展的德国出现了一名经济学家李.斯特,他提出了保护“幼稚工业”的论断。他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工业效率较低,在贸易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需要征收关税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以保护本国“幼稚工业”产品的竞争性。该学说在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中被广泛采用,并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各国竞相出台关税政策,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为消减贸易保护和促进贸易自由,国际贸易组织(WTO)应运而生,成为贸易谈判最主要的国际平台。除了关税外,其他税费也会影响产品的价格,比如出口退税政策旨在增加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执行不同的所得税、消费税率、增值税、营业税率、资源税以及运输费用等相关费用,也会相应改变产品的实际价格。

如果后发国家发展的较好,进口关税则会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而逐步下降,最后达到稳步发展民族工业的目的。以桑塔纳轿车价格为例,1983年我国引进桑塔纳轿车下线售价21万人民币,国际市场同挡车到岸价格约8千—1万美元,进口关税为180-220%,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3:1,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价税后价差为12万人民币。2015年桑塔纳中级轿车售价约10万元人民币,国际市场售价基本维持原来水平,我国关税税率从180-220%下降为25%,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约为6.4:1,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税后价差约为2.2万元人民币。

(四)跨国生产和人才流动拉高了发展中国家的高端工资,加大了国内的收入分配差距

国际贸易必然会带来跨国生产。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会带来产品贸易、服务贸易,还会带来资本、人才、知识、信息等资源流动和优化配置,跨国公司会充分利用各国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统筹配置各国的资源进行跨国生产,总体上降低生产成本及交易成本。跨国公司掌握生产高科技产品的核心技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技术和管理的同时,由于在合资谈判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他们也会通过技术门槛费、配件销售垄断和销售提成等渠道以及利润分成等手段最大可能地获得垄断利润,变相形成垄断性歧视定价策略,因而跨国生产降低总体价格水平的同时,并不能明显改变不同国家的物价差异。

跨国生产对收入分配结构的改变是明显的。由于资本和人才可以流动,发展中国家的高端人才会到跨国公司就职,或者本国企业为了留住高端人才,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会提高工资待遇。而由于简单劳动者供给较为充分,其工资只能随着生产率的提高而增长,这会拉大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工人权益保护渠道或措施较好,会相对压低高端劳动并抬高简单劳动的工资,一定程度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如图5)。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工资差异曲线会和产品差异曲线断裂,现实情况可能断裂的非常厉害。2016年4月,全球咨询机构韬睿惠悦发布2015-2016年亚太地区酬薪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劳动力酬薪差距呈两极分化状态,中高层员工已逼近发达国家水平,而基层员工不足发达经济体的一半。除了收入分配体制的影响,基础性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五)汇率是国民财富的定价机制,本币高估会抬高本国产品劳务的价格,高估本国财富

现实是丰富多彩和错综复杂的,新事物一经产生,总会衍生出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货币就是这样的,尽管它脱胎于实体经济,但一经产生便拥有了独特的规律和功能。在实际运行中,货币成了国家实力、禀赋、效率、政策和发展前景等因素的综合反映。金本位货币崩溃以后,综合实力最强的美元成为国际本位货币,发展较好的欧元、英镑、日元、法郎以及迎头赶上的人民币成为主要储备货币,构成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美元本位与金本位最大的区别是各国货币缺少了黄金“锚”,货币汇率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或高估或低估,加剧了汇率波动。

本币高估(或低估)会促使物价差异曲线产生上移(或下行)(如图6)。一般情况下,在国家境内本币才是流通货币,国内产品用本国货币标价(简称本国价格)。如果本币高估,国内产品价格换算成美元价格就会高,国内资产的美元价格也会变高,本国财富被高估。理性状态下资金会卖出本国资产而去购买他国财产,或者产生贸易逆差或者造成资本外流,本币产生贬值压力;本币被低估则相反。

    三、中美物价差异曲线蕴含的经济问题及认识误区   

回过头来,我们分析中美物价差异情况。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接近6.7:1,按此计算将美国价格换算成人民币为:肯德基27元,下馆子268元,牛仔裤134元,宝马汽车20.1万元,分别比中国价格低3元、-168元、266和至少20万元,用价差除以中国价格得到中美物价差异率,分别是10%、-1.68倍、66.5%、50%。由于服务业价格主要是和工资水平相关,下馆子主要反映工资差异。根据韬睿惠悦的酬薪报告以及中美平均工资水平,绘制工资差异率曲线(如图7)。

观察中美物价差异曲线,可以直接发现以下问题:一是无论高附加值产品还是低附加值产品(个别基础产品除外),中国产品价格几乎全面高于美国。其原因基本可以归结为税费差异和汇率问题,要么对产品所征收的税费过高,要么人民币汇率高估,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二是工资差距过大。由于我国生产效率相对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参与跨国贸易或生产过程中拉高了高端劳动的工资,而整体工资水平难以同步提升,加上再分配和劳动保护机制落后,拉大了工资差距。三是产品价格差异曲线与工资差异曲线断裂,物价/工资比率差异大。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美物价差异曲线断裂尤其严重,主要原因在于美元是国际本位货币,世界各国都需要储备美元,以备国际清算支付之需。获得美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较低廉的价格向美国出口产品。因而,美国市场几乎成了国际市场的代名词,是国际商品价格的“洼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解决中美物价差异的办法:消除人民币高估、降低税费以及健全劳动保护机制、完善再分配机制等。更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物价差异曲线很好的深层次难题中的认识误区:

认识误区一:人民币贬值给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巨大挑战。中国产品价格几乎全面高于美国,说明人民汇率存在高估,需要贬值。而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国际统计中的“中等收入陷阱”阶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巨大挑战给人民币汇率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如果人民币每年贬值幅度高于或等于经济增长速度,以美元计价的中国GDP就会停滞不前或者萎缩,长期以往则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比如2016年我国GDP增长6.5%,人民币兑美元贬值6.5%以上,那么换算成美元计价的GDP就没有任何增长。

应该认识到,人民币汇率只是货币含金量以及国家发展前景的外在表现,强力承托人民币汇率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空间内减轻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或

认识误区二:国内税费调整在操作上存在实质性困难。对物价差异的另一个缘由——国内税负较重,社会各界是有共识的。如果说人民币汇率管理“难题”是认识不清造成的,那么国内税费调整难题则是实质操作上的。因为经济下行期需要政府投资担负起稳定经济增长的重任,特别是民间投资持续下滑,2016年上半年仅增长2.8%,财政资金不得不加大投资力度弥补民间投资的不足。税费是政府投资资金最主要的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如何能降低税费呢?

认识误区三:健全劳动保护机制存在降低国际竞争力的担忧。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出台了最低收入标准。在这些标准出台过程中,许多著名的经济学者在反对这一制度,他们认为最低工资制度抬高了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进而提升了制造业成本,一方面降低了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促使国际资本向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降低企业税费,降低真实物价。就目前而言,我国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过高,在当前经济发展速度下行的状态下,结构性减税将成为维护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一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改革。我国营业税和增值税占税收收入的一半以上,重复征税现象日益突出。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降低重复征税,将有利于中小企业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二是整顿不合理收费。除了正规的税收负担,我国中小企业以及民众承担着多样的不合理收费,特别是交通运输费用、接待招待费用等,这些不合理收费严重吞噬营业利润,也可能有些企业通过费用输送进行了逃税。整顿不合理收费,合规合法征缴税收。三是扶持弱势产业或潜力产业发展。对于基础性行业、中小企业、高科技等潜力行业实行适当的税收优惠。

(二)鼓励创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当前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如何在新的经济发展范式下获得领先的发展地位,这和我国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密切相关。一是要提升科技创新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在长期政治主导经济发展的模式下,我国特殊人才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压抑,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受到了严重削弱,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不高。激励创新发展,提升技术职称职务的地位和待遇,可能会有效地激励创新。二是要加大对网络经济和数字管理开发利用的支持和激励。各行各业等候在进行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冲击,这也是网络信息经济的必然要求。有意识地加大对新经济的扶持和激励力度,有利于我国民间的创新创业、升级改造的热情。三是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激发个人才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面临城乡、行业、区域、职级等多方面的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特别是扩展内需的阻碍越来越大,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研究多年仍未出台,可见其阻力非同一般。破除只有管理是生产力的狭隘认识,确立更为广泛的特殊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是生产力的认识,将其他特殊人才与管理人才等量齐观,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扶持低收入群体,研究解决技术工人、熟练工人的工资待遇及其他待遇,诸如户籍、保险、教育、养老、住房等问题。

(三)稳定货币环境,加快内外平衡。金融的高效运行是经济发展转型根本保证。没有稳定的货币环境,实体经济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一是保持货币供给量的稳定。目前,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外汇占款带来的货币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同时,新的经济发展范式对货币的需求不确定性较大,保持货币供给量的稳定可能是最明智的选择。二是促进人民币有效均衡汇率的市场定价。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均衡有利于形成合理有效的对外价格,最大化国民经济福利水平。提升资金运用效率,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而合理的市场定价才能真正找到资金价格,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是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的有效路径。三是加快金融创新,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地金融服务。

(四)健全保障体制, 释放消费动能。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内在稳定器。作为消费者, 面对目前和即将需要支付的生活需求不断增加, 一般会强化储蓄倾向, 把收入中更多的部分积攒起来应付未来的生活所需,强化流动偏好, 在手头上保存更多的现金, 以防止突然来临的风险。健全的社会保障可以消除人们的不稳定预期, 从而保证消费动能的释放。 

话题:



0

推荐

王争春

王争春

69篇文章 4年前更新

经济学者。长期在金融业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