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1日至2015年1月6日,靠着“大象巨龙”一飞冲天,中国股市从2400点左右摸高到3400点附近,用时仅一个半月。之后,便开始了持续的调整至今,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一段时间里,国际金融市场风起云涌,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先后降息,瑞士法郎对欧元取消上限限制,欧央行终于宣布实行量宽政策,欧元汇率大幅下挫。受此影响,人民币汇率连续多天出现对中间价的跌停走势。国内监管机构检查两融业务受到广泛关注,股票市场上周连续四天下跌。本周末,民生银行引爆的金融反腐被各种媒体传得沸沸扬扬。如何看待未来的股票走势?值得每个股民关注。
长期牛市基础逐渐被夯实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股市除了在4万亿元投资的推动下,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出现一波上涨行情之外,已经沉寂了长达5年之久。经过五年的沉寂,中国股市积聚了上攻的所有动能。短期的调整,在于夯实底部,持续走出牛市行情是可以期待的。人民币日报发表的“十年慢牛”呼唤是相合的,新经济已在中国生根发芽,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推进市场化,给予其应有的生长环境即可。
一是经济基础夯实,新经济暂露头角。在经济危机治理的这五年里,中国经济已不能同日而语,不但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中国进出口总额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不说这些,单从国内指标看,房地产价格已是当时的1倍有余,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也不会小。在危机之后,同期的美国股票市场已经屡创新高。网联网经济、工业4.0、物流经济等开始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充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应该说,我国股市走牛已经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
二是社会流动性充裕,不断寻找着投资机会。目前,货币供给量已经达到120万亿元,已经是2008年末的一倍有余。居民储蓄存款已经高达50万亿元,人均将近4万元,况且国民财富具有严重的集中趋势,瞬间调动资金能力大为增强。经过监管合规合法检查,资产管理、伞形信托、理财资金、融资融券等稳定的资金流入来源。同时,也有人认为中国微观经济正处在调整时期,产业资本暂时转化为金融资本的可能性极高,投入股市是不错的选择之一。
三是改革红利渐显,市场预期被纠正。自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可以说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单从金融方面来说,减低融资成本、资产证券化、股票注册制、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自由化等正在快速推进,每一项改革都会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从经济领域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新“四化”建设、政府债务清理、促进创业创新、“一路一带”建设以及缩小收入差距、消除权力寻租等改革举措,不断提升国民经济筑底预期,企业经营环境正逐步改善。
国际流动性争夺正酣
中美两国流动性争夺业已开端。美国经济持续向好,但也不是没有隐忧。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之后,它需要吸引全球的流动性回流美国,为经济复苏保持宽松的货币条件。而中国经济增长持续走低,进入新常态,也要求稳健的金融环境来保持发展和改革的有效推进。但是在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其他产业难以发挥支柱作用的情况下,启动市值庞大的股票市场来笼络资金也就成了必然之选。
一是国际资本回流美国遇到中国分流,流动性争夺事关经济大局。美国经济向好是建立在宽松的金融条件之下的,其隐忧在于:劳动力成本的国际竞争力仍没有根本改善,美国收入分配差距仍在扩大,特别是美国经济还面临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挑战和“财政悬崖”的威胁。在量宽货币政策退出之后,美国经济需要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以利于制造业的回流、再造以及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并维持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复苏。美国经济能否从复苏走向繁荣,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能否吸引国际资本回流美国。从欧洲、日本和其他新兴国家看,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过程中,其货币如欧元、日元、卢布等汇率都出现了大幅贬值,这些地方的美元回流趋势基本确立。不过,美元遇到了最大的抵抗是人民币,尽管2014年1-6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6.05贬值到了6.26的水平,但是随着美元指数创出95点的新高,人民币指数也创出了120以上的新高点。如果不能将在中国国际资本吸引到美国,美国宽松的金融环境可能会遭到挑战。
二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也需要稳健的货币环境。尽管中国经济仍保持了7%以上的增速,但是中国经济境遇并不比美国好,中国面临的问题远较美国复杂。这不仅在于经济体制需要改革、人口老龄化加速、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和环境资源的制约越来越大,更面临政治体制改革难题和利益集团的阻碍。在这次伟大的博弈中,中国有机会完成一项质的飞跃,但不确定性也比美国更大,关键在于中国改革能否成功。如果国际资本大幅回流美国,势必造成人民币贬值、货币增长乏力,中国改革和发展所需要的稳健货币环境也会遇到挑战。新世纪以后,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2012年末中国外汇占款已经达到25.9万亿元人民币,十年间增长12.95倍,年均增长29.5%。但是2011年后外汇储备增量出现大幅下滑,也造成中国货币增速的回落。2014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增量更是大幅起落,11月、12月连续两个月外资流出加剧,2015年1月人民汇率贬值压力大增。中国央行不断创设非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维护货币环境的稳健运行。但是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其他产业尚不能有效发挥支柱作用,股市启动也就成了必然。
三是“一路一带”等国际大战略需要外汇资金支持。为配合“一路一带”大战略,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主旨演讲中,提出设立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根据媒体公开数据: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注册资金1000亿美元,启动资本500亿美元,还将正式建立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基金(CRA)。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注册资本规模是500亿美元。但是这距离“一路一带”的融资需求仍有很大的差距。据相关分析估计,“一路一带”总投资可能高达8万亿美元。这么庞大的资金需求,不仅需要国内的资金支持,也需要国际资本积极参与合作。可以预计,未来国际流动性争夺将更加激烈。股票市场不仅是融资渠道,也是留住资金的重要场所。
长期股市涨落与大势相关
从内在逻辑而言,这次暴涨不仅是股市沉寂五年的力量积蓄,也是中美经济大博弈下流动性争夺的必然,但股市需要借得“东风”才能腾飞。这个东风就是人民币双率——汇率和利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正是它们的变动,带来了中国股市“龙象”升腾。这轮调整基本也和这些因素的调整有关。
股市和汇率指数走势如出一辙,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返看上证指数月K线,自2014年7月始沉寂多年的中国股市悄悄走出了调整行情,开始走出一段波澜壮阔的疯牛行情。这和人民币汇率指数月K线走势如出一辙,从7月份开始人民币指数开始上涨,截至2014年12月5日,人民币指数突破119点,创出历史高点。汇率和股市指数双双上涨,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当然不是。其主要原因人民币汇率仍主要参考美元汇率定价,自7月以来,受美联储正退出量宽政策的影响,美元汇率从79一线开始快速走牛,人民币汇率随之被动走强。除人民币和美元外,非美非人民币货币几乎全线走跌。这些国家的外汇资金自然主要选择是美国和中国,这也是2014年以来,中国外汇资金流入大为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进入2015年,世界各国央行不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非美几乎全线大幅贬值。人民币汇率连续四天触及跌停,贬值压力越来越大,股市调整也如出一辙。
大宗商品价格开启股价指数反向走势,股市调整观望合情合理。在美元和人民币汇率指数不断创出新高的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走低。以国际原油价格为例,2014年6月底,国际原油价格尚处于110美元一桶,进入7月份开始下跌,至今不足50美元一桶。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利好制造企业和重工业加工企业,而中国工业企业正处在逐步升级过程中,原材料价格下跌总体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据相关研究人员推算,石油价格下降40美元,相当于全球经济节约1.2万亿美元的能源成本。从中国价格指数看,2012年初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工业品进厂价格指数出现下降走势,后两个指数于2013年中期达到降幅最低点,逐步企稳回升,并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差距达到最大。并且进厂价格指数持续低于出厂价格指数,2014年中期以来,这种趋势更为明显,企业盈利水平触底回升态势基本确立,股市向好具有了预期业绩改善的支撑。目前黄金没有随美元上涨而下跌,却出现反弹,从1200点以内上涨到1300点左右,说明国际资金危机意识增强,股市调整观望合情合理。
中国主动出击调整利率后政策空窗期,股市需要等待政策明朗。上次央行利息调整被市场惊呼为“意外”,其实意在深远。一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迈出关键性一步,存款利率明降暗升,有利于将投资选择持有人民币资金。二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不仅可以刺激经济活力,更在于降低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的不良风险,增强资金持有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三是市场对人民币宽松政策的预期增强,有利于刺激股市上涨预期。在房地产进入调整和其他产业难以发挥支柱的时期,启动股市才能吸引和留住资金,为经济改革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四是配合“沪港通”,提升国内市场吸引力。11月17日“沪港通”开启,11月21日利率调整政策出台,配合的如此天衣无缝,不能不说这是决策层的一招妙棋。利率调整之后,市场期待再次降息,期待宽松货币政策。但需要观察2015年的货币政策定调,不能盲目冲高,调整成为当前股市的主要基调。
“牛市”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牛市”来了,并不是没有任何风险。我们面临着上涨过快的短时回调风险,也面临着“风停”的风险,更面临着高位做空的风险。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这次牛市不仅是资金牛市,更是经济筑底牛市。如果不遇到国际大鳄的做空力量,上证指数的底部将不会是2000点了。股市虽然凶险,但做好心理准备,牛市之中,没有大收益,终有小收益。
短期回调风险,终不可小觑。截至2015年1月6日,中国股市连续5周上攻,从2443点达到3394点,总涨幅为39%。没有一味上涨的股市,回调风险尽可能规避,如果上涨不到位,回调也意味着集聚力量。
“风停”的风险始终存在。这不仅取决于美元强势到何时,也取决于人民币主要挂钩美元到何时,更取决于中国发展改革前景的光明程度。美国经济向好,退出量宽后,如果美国能够有效克服存在的隐忧,则奠定了美元继续走牛的基础。如果人民币能持续跟随美元走牛,则中国经济仍会分流国际资本而保持宽松的流动性;如果人民币汇率和美元脱钩走低到一定程度,中国股市将会受国际资本流出的影响,而低下任性的牛头。当然,如果中国经济克服了主要发展障碍,中国股市也能走出独立行情。
当股市上涨到一定程度,不得不考虑的风险当然是强力做空。沪港股市已通,QFII规模已经相当可观,卖空买空机制已经建成,流动性争夺业已初现端倪。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资本大鳄,是不是在某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举一动?有可能。中国房地产价格已经“高处不胜寒”,他们是不是就等着中国股票市场疯狂到一定程度呢?很难说。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惧怕做空打压,而不发展股票市场,而最好是将股票市场和经济发展都推向良性,骨强身健,将不怕它任何大鳄打压。■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