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下,我国市场利率维持较高水平、流动性紧张不是冲击银行体系、货币增速持续回落。同时,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水平,2014年是世界第二强势货币,美国退出量宽政策致以及货币政策正常化预期,当前使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不过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充裕,相信在一定时间内能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由于美元是国际本位货币,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冲击,实质是国际流动性不断收缩的过程。国际流动性收缩必然导致其他国家的流动性随之收缩,自2013年以来国际资本流出印度、俄罗斯、巴西等部分发展中国家,致使这些国家的货币出现大幅贬值。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由于外汇储备充足,在美国退出量宽政策之际,近两年我国外汇储备仍有所增加。一方面在于国际贸易分工中地位不断稳固和提升,另一方面也在于经济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国际资本流出中国的现象并不明显,人民币汇率仍处于稳定升值状态。但进入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一轮快速贬值和12月份以来的回调,说明美元流动性紧缩人民币贬值压力显著增加。

美元强势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紧缩美元流动性,也就是相对于人民币而言,美元流动性收缩相对较快;二是美元利率相对提升;三是美元对人民币升值。为了解强势美元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冲击,我们建立GDP、CPI、利率、汇率和货币等变量的VAR模型,考察强势美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做美元货币供给量相对人民币增速下降、美元利率相对人民币提升和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变量冲击分析。

结果显示:没有大的“黑天鹅”事件,2015年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货币政策冲击表现为人民币贬值、GDP增速下降和物价水平下滑,但总体外部冲击系数仅为0.23,这说明我国经济或货币变化主要在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和意图。具体冲击效应如下:

一是美元供给量收缩提升人民币相对利率。中国的流动性也会受到强势美元或多或少的影响,2014年全年广义货币供给增速下降至12.6%,市场利率较美元利率多有提升。这说明对我国货币紧缩过程开始显现。根据模型冲击分析,美元货币供给量收缩的状况下,我国市场利率相对与美国市场利率有相对提高的效应。这种效应具有减少资本流出的作用。

二是美元流动性收缩对我国GDP的冲击仍呈现出负面效应,也就是说,在美元收缩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相对于美国增速会出现降低,在滞后期6-9个月期限之间,这种负效应达到最高。9个月之后,开始快速衰减,其冲击效应大概在一年内消失。

三是美元长期收缩我国经济可能陷入通缩。美元流动性收缩对物价的冲击效应更强,并且持续的时期较长。对物价的冲击在滞后第5期物价下降效应达到最大,持续10后仍然保持较强的下降效应。这说明,在强势美元持续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可能陷入紧缩状态。

四是美元升值对物价负向冲击明显。美元升值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正向效应,但极其微弱。美元利率提高对我国物价有短期的冲高效应,但对我国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抑制效应。美元升值带来的人民币紧缩,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负效应更强。但与物价的响应相比,经济增长负响应的时间较短,约在一年内冲击效应基本消失。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下降和利率上升对物价水平都有相对微弱的正向效应,但长期内负向冲击深远而持久,强势美元带来的人民币外流对物价的负向冲击更为明显。

五是美元利率提升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度都有正向效应。美元利率相对于人民币利率提升也是美元紧缩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对我国经济相对于美国经济的增速具有微弱而简短的提升作用,持续大约四个滞后期。对物价水平也有正向效应,也就是说,相对于美国物价水平,我国物价水平也会有所提升,尽管微弱,但持续时间较长,10个滞后期后,仍有相当的正效应。

美国退出量宽政策的冲击时间较长,美元货币政策正常化冲击也将是长期的,这说明强势美元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导致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可能会很剧烈。但是只要经济内生动力充足,其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如果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加上美元量宽政策退出的负效应,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会遇到较大的挑战。就外部冲击而言,经济增长的负效应是有限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国际流动性不断收缩的过程中,应当加快经济转型和金融转轨,塑造良好的经济增长机制。

短期内,需要警惕陷入国际资本流出、人民币大幅贬值、利率高企的通货紧缩状态。也应避免陷入过分放松流动性带来的,物价飞涨、经济停滞的滞涨状态,而这种冲击对物价的作用效应较大,持续时间长而难以克服。因而,执行相协调的、相平衡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这一时期的最好选择。 

话题:



0

推荐

王争春

王争春

69篇文章 4年前更新

经济学者。长期在金融业工作。

文章